6月4日晚七点,中文与影视传播系团总支在涵虚楼C3705会议室举办了主题为“品古韵、论经典”的沙龙活动。当晚,艺术设计系书法教师蔡小兵,中文与影视传播系退休教授欧阳靖、邓开初,汉语言文学教研室主任邹伟林,团总支书记董牮以及热爱汉字书法文化的同学们一起交流和探讨了汉字的传播与继承。
本次沙龙以识别甲骨文切入主题,融合了“长沙学院2014年度汉字解读”,如何看待恢复繁体字、猜字谜和你写我猜等几个环节。汉字解读时,邓开初和邹伟林两位老师分别从汉字演化方面解读了“梦、美、学、惜、缘”这五个字。蔡小兵和欧阳靖老师则从书法与审美的角度方面分析了这五个字的书写。邓老师告诉同学们,“梦”在古汉语中本是一个人在床上,表示“寐而有所觉”。而“美”之所以上为“羊”是因为古代羊是主要食用家畜,故而有“羊大为美”一说。蔡老师介绍,“美”和“梦”字作为有长撇和长捺的字,是有张扬的笔法,这种字和别的字在书法中相遇,别的字就要写得相对收敛,而与带走之旁等字遇到就要选择性“收敛自己”,这样写出的字才会漂亮。
针对“繁体字是否应该恢复使用”的问题,现场讨论热烈。近半数同学支持恢复,四位老师则不同意恢复。董亚辉同学从繁体字“愛”中有心,“親”要有“见”等文化和情感意义上,认为繁体字更多地承载了传统文化,应该恢复。而邹伟林老师和邓开初两位老师则认为简化汉字的推行更利于文字工具性的交流意义,方便快捷,因此建议同学们要做到“识繁用简”,注意区分保存和恢复的区别。蔡小兵老师也不建议恢复繁体字,但是建议热爱书法的同学必须学会识写繁体字。
此次品字沙龙活动为长沙学院第五届汉字书写大赛的系列活动之一,通过师生间近距离的接触互动与平等讨论,让在场同学受益匪浅,更是引起了大家对汉语汉字的浓厚兴趣,对于浓厚校园文化氛围起了推动作用。